第238章 为密伦娜建别苑,靖王劝乌日娜嫁人

  靖王带着密伦娜回到衡州,就开始着手到岳州选址建别苑了。

  他问岳州知府哪里有地。

  岳州知府说:

  “城南还有一块地,足足二百多亩,早期是兵营,权属咱们岳州,不是老百姓的地。现在已经几乎荒废,风景和地理位置特别好,靠山,山脉呈半包围状态,风水宝地。树木茂密,而且多香樟树,蚊子都没有,还有温泉,在那里建可以。只是王爷……”

  “只是什么说呀。”

  “只是建这个别苑谁出钱?”越州知府刘学文说,“虽然下官这里银库的钱都可以说是您的,但也是岳州老百姓的。”

  “你什么意思?”靖王瞪着他。

  知府别开王爷的眼光,心里怦怦跳,鼓足勇气说:

  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,这是王爷常常告诫下官的话。”

  “铁公鸡。”靖王冷冷说,“银库里不是很丰盈吗?本王用一点不行呀?”

  “行是行,但不太好。老百姓知道了不太好。”刘文章不敢看靖王。

  “哈哈。”靖王笑起来,“谁要你的银库的钱啊。一切费用都是本王包了。”

  刘文章露出笑容:

  “我就说嘛,咱靖王是如何圣明,哪里会为难下官呢?哪里会劳民伤财呀。”

  “好了,地址已经选定。我给你一张图,你选定能工巧匠开始动工吧,你要亲自监工。”

  “谢谢王爷。下官一定尽心尽力。”

  刘学文立即挑选能工巧匠,开始建别苑了。

  按靖王给的草图来建。哪里是荷塘,哪里是温泉池,哪里是竹林,哪里是花园,哪里是房屋,全部都规划好了。

  能工巧匠们听说是为靖王建的,不但没有怠工,反而是非常尽心尽力,全心全意,一丝不苟地做。

  工程进度又快又好。

  一个月就挖好了荷塘,种好了竹林,平整好了花圃,铺好了温泉石子路。

  那些树木,尽量保留。

  靖王隔几天就带着密伦娜来看。

  这里这里是建廊桥,那里那里是曲径通幽,这里这里可以泛舟,那里那里可泡温泉,这里这里养很多红鲤鱼,那里那里养一些天鹅……

  能工巧匠没见过密伦娜那种外国风情的美女,几乎每次她来,他们看着密伦娜走路的姿势,都忘记了自己在干什么。

  老师傅还好点,特别是那些年轻的,都有走神,被自己的泥铲、泥刀、斧头、锯子等工具弄伤。

  总是在老师傅的责备中回过神来。

  好在不是大伤。

  靖王发现了这种情况,就少带密伦娜来工地看进度了。

  又有官府的报告说,在某某地方看见了蓝子涵,没什么事。

  靖王听到蓝子涵没事,让就放下心来,但又纳闷:

  “子涵姐为什么不回来呢?”

  靖王考虑到子涵姐是江湖人物,江湖人物好多事是不能理解的。

  也就没再去追究,子涵姐要回来自然会回来。

  别苑进度非常快,而且质量非常好。想不到的好。

  靖王特别满意,开始还担心老百姓不满。

  毕竟是“别苑”,是自己为“妃子”建的,属于“奢靡”生活。

  之所以没有被老百姓谴责,其实岳州知府刘文章有很大功劳。

  刘文章喜欢公布官府的支出和收入的账目,一笔一笔流水账都详详细细,明明白白。

  至于建别苑的账目,也是明明白白,清清楚楚,都是由靖王个人出,没动岳州银库半分钱。

  刘文章是难得的清官,在老百姓中形象极好。写文章诗词歌赋的水平极高,在文人墨客中威望很高。

  又对靖王忠心耿耿,他担心老百姓心中有怨言,就鼓动文人墨客创作很多赞扬靖王英雄事迹的诗词歌赋,在老百姓中传颂。

  再加上靖王宅心仁厚,不拖欠工匠的任何费用,不拖欠材料商的任何钱。

  实际上,工匠们都赚到了养家钱,都欢天喜地。

  其实靖王不知道,自己封地的老百姓心目中,他已经是万民崇拜的“神”。

  在老百姓心目中,靖王这尊“神”做的事,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理解的。

  两三个月后,别苑总体已经完成,进入装修收尾阶段了。

  靖王想:“总得要给别苑取个好听的名字吧?”

  他就去问刘文章。

  刘文章乃进士出身,肚子里当然装满了墨水。

  他想了一下说:“就叫怡伦苑吧。”

  “怡伦苑?什么意思?”

  “怡,一是王爷的的名字,但也是快乐的意思,伦,是王妃的名字中的一个字,伦字,有人伦的意思,也有杰出的意思,和王爷正配。”

  “好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