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章 止嗔
们的激烈言语,或许出于期望过深,或许出于忧虑过重,应当体察他们内心的本意,而非追逐言语的表面。如同医生切脉,不看面色的严厉,而察气血的阻滞,然后用柔和调和刚猛,用舒缓治疗急迫,就像调琴,过急则弦断,过缓则无声,唯有中和才能成调。”
庭院中的日影向西移动,竹影渐渐变长。先生取笔在纸上写下“止”字,说:“你看这个‘止’字,上部如同树杈,下部如同树根,意味着心应当像树有根,不被风吹动摇。《大学》说‘知道应止之处而后才能安定’,‘止’并非止息事情,而是止息心的妄动。世人多求在事情上止息,却不知事情无穷无尽,唯有在心上止息,才能万境皆定。从前王右军看见鹅颈婉转,于是领悟书法的‘转’法;你如今观察万物的生灭,应当领悟心性的‘止’法。嗔念生起时,如同鹅颈遇见水波,虽映照万种波澜,脖颈却自不转动,这就叫做‘止嗔’。”
我再次拜谢说:“先生用片言只语破除我的愚蒙,用精妙比喻开启我的心智,使弟子知道嗔念如同虚幻,止息心性最为重要;远离挑动愤怒的人并非逃避世事,而是守护心性。从今往后,我当如临深渊、如履薄冰,在念头生起处观照,在与人相处时谨慎选择,不敢再让嗔火焚烧此身心了。”
先生点头,又取过《金刚经》展开诵读,声音清朗:“‘须菩提,你怎么看?可以通过形相见到如来吗?’‘不可以,世尊,不可以通过形相见到如来。为什么呢?如来所说的形相,就不是真实的形相。’”此时清风入窗,吹落案上的茶沫,如同雪点洒在苍苔上,寂然无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