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!

  ......

  天色未明,寿春城头,火把在晨雾中摇曳,经过五日整备,张勋已带着五万大军于城外恭候。

  “驾!”

  马蹄声踏破,烟尘滚滚间,亲兵骑军席卷而来,那为首之人,不是袁术,又是何人?

  “唏律律!”

  马儿一声嘶鸣划破长夜难明,它前蹄猛然扬起,袁术绷紧缰绳,策马扬鞭,向南而望!

  “今汉室倾颓,四海鼎沸,九州裂而群雄起,逆臣刘繇窃据江东,外托宗室之名,内行豺虎之实。

  昔武王伐纣,钜桥之粟散于饥民;高祖入关,约法三章以安人心。

  臣,左将军,术,大汉忠良!

  上承皇命,下顺民心,奉旨讨逆,奉诏讨贼!

  三军所至,凡只一令:【杀百姓者,偿命!】

  有过者罚,有功则赏,自我军起,以至江东豪杰,战功卓著者,封爵赏地;率众来迎者,加官进禄;擒献刘繇者,拜将封侯!

  封侯!

  封侯!!!”

  三声封侯,三军雷动!

  万众瞩目间,他抽出箭矢折断掷于阵前!

  “皇天在上,后土为证,敢不用命,有如此箭!”

  话音落下,亲兵骑军追随他一路向南,自断箭上踏过,扬起漫天尘沙!

  张勋第一个反应过来,整军高呼,“追随主公,剿除奸佞,匡扶汉室,拜将封侯!”

  “拜将封侯!封侯!封侯!!!”

  万军齐呼,声闻于天,大军开拔之际,唯有孙策眉头微蹙,凝望袁术身侧统领亲军之人。

  “此人看着英武不凡,倒是从未见过。”

  “听说是叫许褚,主公称其有如樊哙再世,万夫莫敌。”

  孙策闻声望去,不知何时随行军师杨弘已然走至身侧,笑吟吟打量着他。

  “主公亲自去请,昨日深夜才将他迎入寿春,大公子不认得,倒也正常。”

  一句“大公子”意味深长,叫的孙策心底发毛。

  “多谢军师解惑,然大公子之称,实不敢当。得蒙义父看重,策恬为义子已是恩重如山,又哪敢与义弟同列公子?

  先生,叫我伯符便是。”

  “好的,伯符公子。”

  孙策:“......”

  “汝当勉励之,大家可都听说了,主公待你视如己出。”

  听着这番耐人寻味的话语,望着杨弘玄衣广袖的出尘背影,孙策好一阵无言,他心中还在思虑许褚之事。

  也不知袁术从何处招揽此等猛将?若其真有樊哙之勇,恐怕连那孤注一掷的机会都将化为泡影。

  眼下在外无有兵马相助,在内又有许褚防备,旁人只当袁术待他情深义重,程、韩、黄等人又难以理解他的鸿鹄远志,如此局面,难不成真是天亡我孙策?

  好一声长叹,他不由心中扼腕,也不知公瑾身在何方?若是有他相助,共谋良策,何愁大业不成?

  ......

  杨弘别了孙策,便被袁术叫到近前问计。

  “此行剑指曲阿,替伯符救母,先生以为如何?”

  杨弘长施一礼,由衷叹服。

  “名为救母,实图霸业,主公英明睿智,弘不能及也。

  此番定倾力相助,为主公一举夺得江东六郡,成就大业!”

  “欲要收服江东,一味武力压服远远不够,当尽揽江东人才!

  先生,可知江东二张?”

  杨弘闻言眉头一挑,“二张?可是那彭城张昭,字子布;广陵张纮,字子纲?”

  “是也,此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,因避乱隐居江东,先生可知其隐居之地?”

  “主公欲往聘之?此举可行!

  张纮在广陵江都,张昭现在吴郡吴县,二人皆有大才,且在江东传出偌大名声,恐怕名为隐居,实有出仕之意,等一明主罢了。”

  杨弘蹙眉思忖,眼中隐有担忧之意,袖口间青铜铃铛轻微作响。

  显然是觉得自家主公如今怎么想一出是一出的?等等?以前好像也这样。

  “......”

  他无奈叹了口气,出言劝谏。

  “虽说主公得此二人,如虎添翼!然行军途中前往聘请,贻误战机,当以稳为主,从长计议,还望主公三思。”

  “先生所言,我岂不知?”

  袁术本是思及周瑜既知二张隐居之处,并荐于孙策,自家势力庞大且就在左近,岂有不知之理?遂召杨弘来问。

  他微笑颔首,向南而望。

  “今五万大军南下,号称三十万,虽剑指曲阿,然我欲先取广陵,再图吴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