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4章 震古烁今

  碧空如洗,晴天万里。

  明明没有一朵云彩,人们却仿佛听见了滚滚的雷声。

  洛阳城内,读书人是最快有所预感的,一身平静的修为,全都如同荡起了涟漪,心有所感,齐齐抬头看天。

  一道平静的声音,带着浓浓的墨香,如劲风升起,随后朝着四面八方传荡。

  “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;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木直中绳,輮以为轮,其曲中规。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”

  一整个洛阳城的人,都听到了这神异的声音。

  大街小巷,不计其数的人推开家门,带着茫然走出。

  没人知道这声音从何而来,但却并不妨碍众人迅速沉浸在文章的意境当中。

  “微言大义,声传万里!”海先生低声说道,带着惊骇。

  他并非是读书人,但却并不代表,他不了解文道。

  像李讲这种,从第二段开始,文章便已经直通圣道,精练而又深刻的文章,引动天道,发生共鸣的。

  少之又少,一百年都不一定会出现一篇,代表着绝高的质量。

  杨乱看到,心都乱了,险些将自己的舌头咬出血来,根本就没想到,李讲居然能做到这一步。

  “这是早就准备好的?这是在暗算我?”

  杨乱脸色难看无比,哪里还不知道,自己一脚踩入了李讲的陷阱。

  可事已至此,哪里还有回头路。

  他只能在心中不停地祈祷,李讲后继乏力,完成不了这篇文章。

  缥缈的灵气,如同云烟般环绕着李讲。

  此刻的他,就好像进入了一种玄而又玄,空明剔透的状态。

  李讲完全失去了自我的意识,完全是凭照着一种本能在写这篇文章,不由自主的感悟里面的每一字,每一句。

  “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;吾尝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……”

  一朵朵饱满的墨莲,在李讲的字里行间中绽放。

  声音传荡出去的同时,洛阳城的天空,居然有一朵朵金黄色的大道之花,如水晶般凝结,飘然下落。

  沐浴在花雨之下,每一位读书人都感到福灵心至,平日里许多困扰多时的问题,瞬息间便迎刃而解。

  空气前所未有的芳甜,每一位读书人,甚至是普通人,都仿佛陷入了一种悟道的状态之中。

  洛阳城内,一道道气息冲天弥散。

  这才多久?

  便有上百个人因缘际会的突破了,皆因为读了这篇文章,有所感悟!

  “字字生莲,天花乱坠!”

  朝堂之上,十几位读书人脸色大变,几乎同时开口。

  这可是镇国级别以上的作品,才有可能诞生的异象。

  而现在,李讲甚至连一半的内容还没写完!

  一群人心惊肉跳,面面相觑之下,每一个人的神情都是那么的震撼。

  心底都跳出了一个想法。

  难道,李讲这是要写出天下知了?

  所有大儒皆感到眼晕,这算个什么事?

  距离李讲上次在大唐,写出的天下知《水调歌头》才过去多久啊?

  刚回来就要写天下知?

  浓浓的苦涩,如同江涛将他们淹没。

  要知道,就算是圣人,一辈子过去,都不一定能写出一首天下知的代表作呢。

  那太难了,不光光讲究才华,还需要天时与地利的配合。

  三者合一,才有可能在机缘巧合之下写出来。

  而李讲,简直生猛得如同一头怪物,洪水猛兽中的洪水猛兽。

  二话不说就是写,这把他们这些老东西置于何地?

  “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;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。故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……”

  李讲埋头书写,字字遒劲,如同苍龙匍匐,又如同白鹤展翅。

  柔和洁白的微光,在字里行间中流转,大道的神音,响彻天地间,将一切异动,一切烦躁,统统压了下去。

  这种声音,贯穿了一切的介质,无法阻拦,直通心灵。

  就连山林间追逐厮杀的猎物与猎杀者,都心平气和的坐了下来。

  世间一片安宁,皆在聆听这种玄妙至极的道音。

  七彩的神光,流光溢彩,如同一团烟花般,在天空中绽放,徐徐摇曳,迅速扩散。

  难以言喻的神韵,击中每一个人,如高山仰止,如望洋兴叹,奥妙而又无穷,高远而又浩大。

  洛阳学宫,传来一些学子崩溃哭泣的声音。

  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,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……原来如此,原来如此!”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